文明创建力量源自群众,成果由群众共享。近年来,岳阳市岳阳楼区秉持文明创建利民惠民的初心使命,注重发挥“群英、群众、群团”的主体作用,激发起群众踊跃参与的动力活力,有效提升了文明创建的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群英断是非”,让居民生活环境更加文明和谐
走进岳阳楼区各街道办事处,都能看到一处醒目的空间——“群英议事厅”,这正是“群英断是非”的专用场所,上面张贴着议事步骤、“群英谱”等。在小小的议事厅化解矛盾、调处纠纷,理顺当事双方情绪,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氛围,有力助推了文明城市创建走深走实。
城陵矶街道骆家坡社区内的冷库住宅小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楼栋间距较大,空坪隙地多,一楼的住户便将自家房前屋后的空地圈起来种菜、养鸡,时间长了,小区内鸡鸭成群,臭气熏天,蚊蝇孳生,邻里纠纷频发,居民投诉不断,社区党委、居委会虽多次组织整治,但阻力重重,未能解决,成为了文明城市的一处“疮疤”。后来,社区党委调整工作思路,决定组织“群英”会诊,3名老党员、老干部等银发“群英”,在“群英断是非”协商议事会上,与种菜养鸡户面对面说事论理,明析是非,直陈在城市小区公共区养鸡种菜扰民和危害公共环境的后果。种菜养鸡户为自己损人利己的私心杂念和不文明行为感到愧疚,当场表态会后一定拆掉鸡笼、平掉菜地,还小区以洁净。一个延续了近40年的小区种养扰民问题,通过身边“群英”春风化雨般的劝导、沟通得以迎刃而解。
“群英断是非”工作法,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为主线,依托“党建+网格化微治理”平台,选择具有志愿服务精神、能在纠纷双方角度说得上话、公道正派的居民代表,当“群英”参与“断是非”,干部当好“群英会”的组织者,推动群众纠纷群众解。2023年2月25日,岳阳基层治理“群英断是非”工作法研讨会在京举行,工作法获与会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
目前,岳阳楼区已培育多元化、专业化“群英”2935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00余起,调处成功率达94.7%,成功打造郭亮片区旧改、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提质、东风湖环保整治等7个“群英断是非”样板点,工作经验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65个“优秀创新经验”、全国100个“枫桥式工作法”。
“群众定需求”,让城市幸福指数原地升级
老旧小区改造是为城市更换“新衣”、提质文明城市建设的重大机遇,关乎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作为全省改造体量最大的县市区,岳阳楼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让居民作为主体参与到旧改中来,确保群众“改”得开心、住得放心、生活舒心。
岳磁小区是一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开放式老旧小区,由于时间久远,小区存在道路坑洼不平、排水管网不畅、消防设施老旧过期、车辆乱停乱放等老旧小区的“通病”。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以来,岳阳楼区以网格精细化管理工作为基础,对改造涉及的19栋楼、566户居民进行了调研,详细了解居民的需求,并利用线上社区“微信群”以及线下“圆桌会”收集居民意见,上报“居民议事厅”讨论,列出清单,经过各方协商讨论,最终把居民反映突出的道路、绿化、供排水等六大类内容作为改造的重点。
深入岳阳楼区老旧小区改造各个现场,你会看到许多“群众”围在一起,讨论着改造方案,提出合理改造意见,老旧小区改造现场已然成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真实写照,群众“盼的事”变成了政府“干的事”,政府“干的事”变成了群众“满意的事”,城市文明幸福指数原地升级。
截至2023年,岳阳楼区已累计改造老旧小区635个,惠及群众10.54万户,观音阁和东井岭片区、巴陵大桥市场、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城市更新样板,恒立、郭亮片区改造项目被住建部列入第二批全国推广案例。通过群众参与旧改,历史原因形成的“老破旧”蜕变而成新时代文明生活“新样板”,小区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化为了现实。今年,岳阳楼区还将改造303个小区,让老旧小区应改尽改,全面补齐文明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居民生活环境多方面的短板弱项,让更多老百姓共享文明城市建设成果。
“群团聚合力”,让志愿服务引领新风尚
群团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群团工作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组织动员群众志愿参与建设社会和谐文明秩序的重要载体。
岳阳楼区充分发动群团组织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履行职能职责,为社会文明和谐贡献智慧和力量。一块块“群团”拼图,组成了岳阳楼区推进文明建设的靓丽风景。
区总工会在社区成立680个网格工会小组,在52家企事业单位设立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聘请152名劳动监督员,采取维权网格前置、工会干部主动出击等措施,开展降薪欠薪、合同纠纷等突出问题调处,其中一起跨省劳资纠纷案例被中工网、《湖南工人报》等媒体推介。团区委以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为抓手,着力优化青年发展环境,广泛开展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实行线上线下招聘,促进青年群体就业创业;新建“户外劳动者暖心驿站”65家,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业态就业群体提供休息、餐饮、充电等服务;大力引导青年建功城市,组建“青年志愿者协会”,登记青年志愿者1万余人,每年开展志愿者服务20多万小时,努力实现青春“城”就梦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夜实践”项目,依托广场、公园、街巷等市民喜爱的夜间游玩场所,提供夜间志愿服务,不断丰富夜间文化生活,有效推动了“夜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