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_一品楼品凤楼网站论坛,快餐3小时100元不限次数电话,微信快约500一次

首页->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临湘白羊田镇合盘村——天狮传奇

来源:岳阳文明网 编辑:hunyy_wanhy 字数:3017

  不久前,临湘市的白羊田天狮舞被评为湖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推荐项目。这个消息对白羊田鲁公坡的村民来说是巨大的开心。这一天,他们或许真真切切等了六百年。

  历史文献记载,天狮舞始于明朝洪武年间,起源于白羊田镇合盘村鲁公坡境内,它以民间传说为题材,以特制天狮为道具,通过壮汉手举天狮在空中表演各种动作,形成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当地人称为“天狮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经过《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收集后定性为天狮舞。

  锣鼓一敲,六百年天狮“舞”起来

  鲁公坡地处临湘市的最南端,距岳阳市区37公里。全村面积不大,风景却独特,树林茂密,三面环山,南边是青龙咀,北边是白虎咀,前面是狮子山,远处望去,如同“舞狮抱球”,将村落拥裹其中。

  当地长辈说,在抗日时期,因为村里全是参天大树,蔽日遮天,日军在扫荡时还以为是一片幽暗森林,绕路而走,鲁公坡人也因此逃过一劫。

  多年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这里雕刻出一幅天然美景,一代又一代的鲁公坡人过着惬意舒适的生活。然而,对他们来说,有一件事却是百年不忘,世代传承的大事——流传了600年的天狮舞技艺。

  说到狮文化,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常见的有南狮北狮、文狮武狮等,临湘天狮舞则集各狮之长,独放异彩。

  明代洪武年间,兵部尚书鲁思俊年事已高,皇帝恩准其回乡省亲祭祖。于是,临湘白羊田鲁家屋场族人连绵十里,玩龙舞狮,响起锣鼓鞭炮恭迎尚书返乡。鲁思俊看到家乡狮子舞玩法单调,决心对其进行改进。尚书组织屋场精明能干的工匠,经一个冬天的反复研试,造出了高贵祥瑞的天狮,并配有独特的锣鼓点和舞技步伐,传至今日。如今,查族谱考证,已是第十八代。

  58岁的鲁东红是现在村里天狮舞的传承人,身高一米八,身材十分魁梧,尽管快步入花甲之年,但他精气神十足。如今“鲁公坡天狮舞队”共有60多人,最年长的88岁,最小的15岁。每年还会受邀或是代表市里参加表演比赛。

  聊起与河北北狮、广东南狮的区别,他说,“天狮舞就像玩龙一样,用的是武术步伐。”天狮舞集舞蹈、音乐、戏曲表演为一体,配乐主要是锣鼓和唢呐,这些鼓点曲式规范、变化丰富、音乐独特鲜明,与舞狮者配合十分默契,煞是好看。

  “天狮舞”是鲁氏家族中的首创和专技。因它的兴起是鲁氏家族在历史的患难中应运而生,从不传外姓,堪称“独特”和“正宗”,故它带有一种神秘色彩的宗族文化。

  临湘天狮制作特别讲究,有雌雄、母子、兄弟、姐妹之分,还有大小不同之分。天狮道具以竹篾为骨架,以绒毛线为毛皮,狮身嵌入木柄后举在空中表演,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民俗表演艺术形式。制成的大狮子净重有50多公斤,小的也有近 30公斤。其玩法多样,主要有:狮出呈祥、双狮捧球、半身翻滚、鹭鸶串联等10种样式,形态逼真,热闹非凡。

  鲁东红说,特别是村里举行九狮会舞的时候,伴着锣鼓声、舞狮人的吆喝声、狮子身上的铃铛声,雌雄狮、母子狮、兄弟姐妹狮,一起狂舞,融合出一片壮观的景象,让人惊叹不已,“仿佛天狮真的飞腾起来了?!?/p>

  吆喝一嗓,鲁公坡爷们“动”起来

  鲁公坡的狮舞在当地远近闻名,有许多外乡人慕名前来学艺,但祖辈们留下规矩,不能外传,不能传女,因此也使得这门技艺十分神秘。

  在鲁公坡,舞狮是百年留下来的传统,也是大家最开心的生活乐趣。这儿,几乎人人都能凑个边,玩会狮。不过因为狮头重,足有6、70斤左右,要有扎实的武术功底,所以村里的孩子只要能跑的就会跟着大人学武术。

  每年农闲时候,在田边,在树下,在屋前房后,会有许多年轻汉子和活泼小孩在挥拳练武。

  鲁东红的父亲鲁推恩,曾是村里是有名的舞狮“发彩人”,威望极高。每次村里有喜事,大家伙就会热闹舞狮,请来鲁推恩“发彩”(发彩指用吉祥的话来祝福大家,需要很高的文化素养)。鲁东红还记得,那时候,父亲每天忙完农闲就会在家看书,家里写满了关于狮的对子、春联,父亲还时常教育孩子,做人就要像舞狮一样,有精气神,有志气。

  于是,每当新春的鞭炮响起,长辈们的吆喝声喊起,大家整装待发,父亲就站在最头前,精神抖擞,口中振振有词:“龙狮玩来喜气新,特来贵地贺新春,天增岁月人增寿,四海人同富贵春,自从龙狮庆过身,满门吉祥乐太平……”

  周边的人家不断地鼓掌喝彩,开怀大笑。父亲自豪,鲁东红更加自豪。往事的一幕幕也让鲁东红更有动力和决心要将这百年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88岁的鲁爱民是“鲁公坡天狮舞队”里年纪最长的一位,年轻时也是村里舞狮好手。尽管年事已高,但老人家还是强烈要求要加入舞狮队。他说,“闲不住呀,我就喜欢玩狮,哪怕只是敲敲锣都好?!?/p>

  回忆曾经的青葱岁月,鲁老像个老顽童,一指一划,眼里满是光芒。老人说,那时候,大家最盼望着过年,热闹喜庆,重要的是要舞狮啦!

  大年初一,大家伙一吃完早饭,带上干粮就在村口集合,等着那声声锣鼓和长辈们的一嗓子吆喝声——“出门啰!”

  于是一支几百人的大队伍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从镇里开始拜年,每家每户送吉祥语。鲁老记忆最深刻的是,“70年代初的一年春节,村里组织了8只狮子,4条龙,每条足有12米长,周围50里外都欢喜迎接,放鞭炮、请吃饭,又拉又拽很热情?!?/p>

  但鲁公坡有规定,绝不要人家一分钱,也不吃一口饭。只为送“喜”,不图其他?!罢馐侵酒?,也是我们的心愿?!甭忱辖景恋厮?。

  在鲁老家中还保留着一张照片,那是1983年一位摄影家来鲁公坡采风时候拍下的。照片里,鲁老和村里的年轻小伙激情洋溢地舞着狮,一个“狮子瞭望”的动作,大家足足跳起来有半米高,天狮在空中舞得活灵活现。这个画面被摄影家定格下来,也把鲁老的青春珍藏起来。时不时,老人还会拿出来看看,回味一番,别有滋味在心头。

  乡音一缕,浓浓情意,难忘家乡美

  近年来,临湘天狮舞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的大型活动,如首届全国农民艺术节(蓝田)、首届国际龙舟节、湖南电视台聚艺堂演出、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演,多次获奖,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如今,白羊田天狮舞被评为湖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村民更是喜不胜收。

  那一天,鲁公坡可热闹了。村里老少又把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天狮”舞起来,栩栩如生,精神抖擞。有的人也不忘给在外的游子打个电话告知,远远都能听到那里头的欢呼声,一份浓浓的喜庆沁醉在每个人的心头……

  为将天狮打造成文化品牌,临湘的文化工作者对天狮不断挖掘整理,天狮道具进行了改良、伴奏音乐以洞庭湖地方音乐为素材重新创作,创造性地设计出适合天狮表演的新舞蹈语汇,如今天狮表演已由过去的民间杂耍演变成综合性民俗表演艺术?!拔幕墒戮@创謇锔颐潜嗯盼??!甭扯焖?,“村子里300多人,除了妇女不能舞狮外,老小都会,力气大的,步伐快,玩得好看些?!蔽舜姓庖幻哦捞氐拇臣家?,鲁东红和一些传承人在村里办起了培训班,对年轻人进行指导。

  鲁公坡的美,美在景色也美在心灵。每天闲暇时分,村民们会到山间小憩一会。流水潺潺,清风徐徐,交心谈天,享受恬静的乡村生活。对于大自然,他们一直有着特别的感悟。对于家园的建设,他们同样如此。近年来,鲁公坡人自发修建900多米长的水泥路和3口近10亩宽的池塘,绿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生活在山脚下的人们,在传承这一文化风俗的同时,更是不遗余力地延续这团结和谐的精气神。(文/图 岳阳日报记者 聂 琳)